孔府糕點簡介
孔府糕點是山東曲阜的傳統名點。是源遠流長、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糕點。孔府糕點講究現烤現吃、求其色、香、形具佳。制作工藝受孔子“食不厭精脍不厭細”飲食觀點的影響,選料精、工藝精,形态美、意境美,形成了風味各異細膩口感、詩情畫意的文化内涵。
孔府糕點分外用、内用兩大類。外用糕點主要用于進貢、饋贈、恩賞。内用糕點分爲應時、常年、到門、宴席、節用五類,各類皆獨具特色。進貢的孔府糕點,以“棗煎餅”和“纏手稣”爲主。棗煎餅“是選用上好紅棗、芝麻、小米精工制成,用金屬長方聽密封,外加裝飾,其特點是香甜酥脆。”纏手酥“的特色是制作精巧,形薄如紙,香脆可口。
按照定例或遇有喜慶大典,孔府每年幾次向皇宮進貢的貢物和賀禮中,就常有孔府糕點。清光緒二十年(1894),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贻同他的母親、妻子進宮祝賀慈禧六十壽辰時,曾進早膳兩桌,内中有孔府糕點四品:壽字油糕、壽字木樨糕、百壽桃、如意卷,慈禧親自召見,并賞了很多東西。
孔府内用糕點,又分應時糕點、常年糕點、到門糕點、宴席糕點、節用糕點等。應時糕點,是根據各種花卉開放的季節變化而精工制作。有春季的藤花餅、百合餅;夏季的薄荷餅、荷花餅、綠豆糕,栗子糕、涼糕;秋季的蘿蔔酥、菊花餅、桂花餅;冬季的小水晶包、豆沙糕、火腿燒餅等。如桂花餅,在桂花噴香時,采集花瓣處理後,配以青紅絲等爲餡,用上好的豆粉、蛋清爲皮、火候過油即成。外酥脆,内香軟,桂花鮮豔如故,令人賞心悅目。綠豆糕點是将綠豆煮後去皮,配以各種降暑清涼的佐料,最後用各種水果形的特制模具造型而成的,涼爽可口,适宜夏季食用。
常年糕點有大酥合、菊花酥、百合酥、麻團、黃糕(各式蛋糕)等。
到門糕點是專做賓客上門款待用。顧名思義,即客人到門之後,宴席之前上的糕點,有”梢梅“、”一口蠱“、”棉花桃“等。這類糕點以制作精巧,形象逼真,色彩優美著稱。
宴席用的糕點,是根據宴席的性質而做,如壽宴用“壽”字糕、“如意”餅等。
節用糕點有各種餡的元宵和火腿、冬菜、海米餡的月餅,尤以孔府”巧果“爲最佳。它品種繁多造型優美、工藝精細。巧果糕點是用傳統的模具制成的。它的花色圖案十分豐富:有吉祥的孔雀、展翅的小鳥、小石榴、小花籃、仙桃、金魚、壽字、福字等,每塊糕點圖案精巧美觀,形象逼真動人,不僅味美可口,又可觀賞,十分惹人喜愛。
更爲有趣的是,孔府各式各樣的糕點,都配以各式各樣的湯。如綠豆糕配山楂湯,各類酥糕點,配有桂圓湯、蓮子湯、百合湯、杏仁羹、火腿燒餅、魚翅餃子,則配有紫菜湯、口蘑湯、銀耳湯等。